第17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17章
錦霞簇秀,旭日明輝,葦葉渡口,一只客船正在候客。李元夕步下碼頭,剛要登船,卻無跳板,遂道:“船家——”
一個輕快的男聲道:“稍等,等我祭了船。”
聞言,李元夕在石階立定,舉目眺望,江水粼粼,水天輝映,甚是開懷解乏。
她是昨日傍晚趕到這金鴻縣的。
整整三日,人馬疾奔,累得不行,遂尋個客棧歇下,今日早起,跟店家打聽清楚路徑,徑來訪查,可喜葦葉渡不遠,她便步行前來,令青鬃馬歇腳養力。
很快,她的視線落在船頭,那裏煙氣升起,火光焰焰,卻是一個年輕艄公在燒紙錢。
燒完,那艄公過來放下跳板,請客人登船。
“船家,今日祭船,是何種習俗?”李元夕拿塊碎銀付了船錢,故作好奇道,一面止住艄公不用找錢,多的打酒喝。
艄公喜道:“求個平安。客官有所不知,這西江多有水鬼,人若不敬,必來纏鬧,輕則船翻,重則丟命。每日出船前,燒些紙錢,水鬼手裏滿了,心中高興,自然無事。”
哦,還真是百裏不同俗。李元夕恍然道:“既如此,何不棄船經商,就像江員外那樣,水鬼再厲害,也上不了岸。”
艄公一楞:“什麽江員外?”
“就是十五年前在此擺渡的江霆賢啊,他現在在博州府,家大業大,聽說他把渡船賣了,作為本錢,盤下米店,不到三年就掙到了千金。”李元夕道。
“他呀——”艄公含酸道,“他的買賣一般人可做不來。”
“不就是經營米店嗎,有何難處?他也只是一個腦袋兩只手,並無特別。”李元夕不解道。
“你不知道,客官,行行有門道,不是說誰想做就能做的。別的不說,單這本錢,一艘渡船才幾個錢?開店做生意,沒有幾百兩銀子,休想。”艄公無奈道,“他江霆賢,不過是運氣好,可別忘了,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。”
話中似乎別有深意,李元夕剛要再問,卻有客人上船,她遂打住話頭,借故下船。艄公要找還銀子,她擺擺手,跳上碼頭,已去得遠了。
穿街繞巷,抄近避遠,在當地人的指點下,李元夕很快找到了制爐高手張一爐的家,一座二層小樓,樓前一只細犬,見有人來,呲牙豎毛猛吠。
“豹子,休得無禮。”一個沈厚的聲音從門內傳出,“請進,如老夫不能迎候。”
聞聲,細犬立刻收聲,讓開門前。李元夕遂推開貼有神荼郁壘的木門,道聲“叨擾”走了進去。
一個雪發銀須老人正圍爐品茗,茶香裊裊,暖氣襲人。
“客官可是要打爐?”老人往火爐裏添了塊碳。
“在下特來拜會張匠師,想請您幫看個爐樣。”李元夕註意到老人身側的鳩頭杖,知道他正是張一爐,當地人提醒過,老匠人腿疾嚴重,行動不便。
“請坐。”張一爐斟茶,請客人自取竹椅落座。
李元夕取出圖樣,雙手遞到茶桌對面,趁其端詳之機,迅速打量樓內。空空落落,只墻上掛著幅《鐘馗斬鬼圖》。
好寡淡,難道是上了年紀不愛收拾之故,但也不至於此吧。李元夕暗自咂摸,目光落在側首的樓梯圍欄上,欄桿斷了四根,斷茬齊整,像是一刀斫斷。
這時,張一爐開口道:“姑娘,這圖樣,你是從何得來?”
“敢問老匠師,這可是您的作品?”李元夕不答反問。
張一爐點頭道:“不錯,是老夫拙作。還請姑娘告知,從何處得來?”
“這是失物,我奉命追尋,但怎麽也尋不見,想著實在不行,就請您再打一只。”李元夕亮出腰牌。
“你是博州府捕快,”張一爐道,“這爐可是博州府江家丟的?”
“您怎麽知道?”李元夕驚道,端著茶盞的手悄悄捏緊。
“蒼天有眼,十五年了,十五年吶。”張一爐說著,雙目閃動,淚花盈閃,“李捕快,你是公人,老夫要出首,還請你替我呈上訴狀。”
他把圖樣放在小茶桌上,從懷裏取出一疊紙,遞給李元夕。
李元夕打開,見起首寫道:金鴻縣匠戶張一青,為告舟人江霆賢謀財殺人事,特此上狀。
江霆賢!李元夕眸色一緊:“老匠人,請把此事,原原本本講給我聽,若是推官問起,我好應對。狀子雖清,口述也要緊。”
這只是其一,請其覆述,也是核對,若是憑空編造,必然會口不對詞,漏洞百出。
“此事說來話長。”
張一爐清清嗓子,望著爐中火焰,慢慢開口:“十五年前,濟州鹽商尚貞夫婦來金鴻縣賣鹽,因雪大難行,留下過年。其間,他們帶兒子尚志來訂做了一只手爐。那尚志特別喜歡稼軒詞,特別要求在爐底刻上‘一夜魚龍舞’五個字。
“手爐是在正月十二做好交訖的,尚家人付完尾款就此別過,說過完燈節就要啟行歸家。
“不料,正月十六一早,我剛開門,就見尚志渾身濕漉漉地跑來,說他父母與兩個夥計都被船家所害,棄屍西江,請我幫幫他。
“我問明白後,就帶著尚志去了縣衙。誰知,縣尹並不聽信,說黃口小兒一面之詞,不足為憑,且無見屍首,也無兇器等物證,並不準告。
“之後,我又帶著尚志去過幾次,都被亂棒打了出來。——之後便擱下了,這一擱就是十五年,現在好了,既有物證,青天老爺們總該準狀立案。”
李元夕卻不樂觀:“只是一只手爐,還不足以立案。再者,您非苦主,出首的動機,令人猜疑。弄不好,別人說您是賊喊捉賊。”
“豈有此理。”張一爐怒道,“我張某人,清白一世,誠信行事,說我是賊,簡直笑話。”
“您別急,有幾個問題,您得說清嘍。”李元夕給他斟上茶。
“那尚志既說他父母與夥計都被害,那他是怎麽逃出來的?尚志只說是船家,您又是怎麽知道是江霆賢的?還有,拋屍西江,就沒撈到嗎?現在,尚志人在何處?他是正經苦主,怎麽不出首,反推在您老身上?”
“不,尚志沒有推脫,這十五年來,我相信他時刻不能忘記。你是沒見過他,他是個好孩子,一定會替爹娘伸冤雪恨的。”
張一爐嘆道,“我急著出首,是怕來日無多,耽擱不起啊。你先遞上這狀子,再找到尚志不就行了嗎?”
“他在哪裏?”李元夕立刻問道。
“不清楚,他沒告訴我,只說四海游蕩,做些小生意。對了,這是他年前帶來的茶食。”張一爐指著茶桌上的江米條道。
李元夕眨了眨眼睛,確實是江米條,糖霜很厚,她小心地拿起一根,放在嘴裏輕咬,甜中帶苦,不覺蹙眉。
張一爐以為她不信,又道:“你放心,我現在回來住了,他肯定還會來的。到時我讓他去找你就是。”
聞言,李元夕想到了另一件事:“老匠師,您為何不在此安居,而要外出呢?一走十多年,真是為了見識風土人情?”
“一個跛子,可能嗎?”張一爐恨道。
“我是住不下去了,不得不走哇。就在我跟尚志去縣衙舉告後半年,家裏突然來了幾個惡漢,連砸帶殺,我老婆、徒弟都給殺死了,我後心也吃了一刀,昏死過去。醒來,我仔細想了,這是滅口哇,我個爐匠,何曾結怨,唯一得罪人的便是同尚志出首——那江霆賢是何人,他可是西江一霸。當年他在葦葉渡,再無第二家渡船,但凡過江,只能坐他的船。”
原來如此。李元夕不覺攥緊了雙拳。
張一爐繼續道:“可他再霸道,也大不過天去。天公有眼,早晚讓他償報。尚志從他刀下活命,就是明證。——他以為七歲孩子落江必死,卻不知尚志水性甚好。尚家留下這根苗,就是來降他的。”
李元夕的心擰了一下,疼跳跳的:“您老遠行,那尚志呢?他只有七歲……”
“唉,多虧了大慈禪師,將他收養在大悲寺。”張一爐道。
“大悲寺?”李元夕重覆道,“可是青雲山的大悲寺?”
張一爐道:“正是。我們第四次被打出來,遇到化緣歸來的大慈禪師,他就把尚志帶走了,讓我專心打爐。”
連上了。
李元夕抿唇,曙光乍現,要淡定,更要仔細,一個偏差就會屈殺一條人命。
現在需做進一步確認。念及此,她收好訴狀與圖樣,辭別張一爐,回客店牽了青鬃馬,趕往青雲山。
青雲山在金鴻縣東北八十裏,揮鞭即到。
蒼翠映目,鐘聲貫耳,李元夕見山路寬緩,即策馬直上,徑到寺門,門前兩尊叱咤金剛。
“馬兄,你自己小心點兒,不要惹怒二位護法。”李元夕拍拍馬頭,步入寺中。
迎面走來一個頭陀,蓬發濃須,橫眉嗔目,裂聲道:“可是李檀越?”
李元夕暗驚,對方如何知道自己姓氏,莫非——,她警覺地按住劍柄,顧目四望:方方正正的院中,兩株巨柏,大雄寶殿前的石香爐裏,香煙裊裊……
那頭陀又道:“方丈讓我在此等你,他下山做法事,明日才得回來,讓你在寺中歇息一晚。你跟我來。”
“可是大慈禪師?”李元夕問道。
那頭陀睜眼道:“大悲寺還有第二個方丈?”言外之意,多此一問,好不曉事。
但出門在外,警惕總不是壞事。李元夕堅持,嘴上客氣得很:“多謝師父,麻煩您了。”
一刻鐘後,李元夕在客寮用飯,白菜豆腐蘿蔔米飯,清湯寡水,卻好吃得很。
難道這就是傳說的齋飯異香?不,是饑了吃糠甜如蜜。李元夕揉揉咕咕直響的胃袋,竹筷不停,一氣吃個幹凈。
小僧送上清茶,收走碗筷,請她歇息。
“小師父,貴寺的龍吟潭在哪兒?聽說用那潭水洗目,到老不花眼,我需試試。”李元夕道。
“在後山,很遠,檀越要去,可得快些,天黑前務必回來。”小僧叮囑畢,又指點了通往後山之路徑。
李元夕答應著,兩杯茶後,就溜溜達達地轉出寮舍,去尋龍吟潭。
確是不近,那石徑彎來繞去,李元夕走了足足半個時辰才聽見水滴聲。
原來這龍吟潭上有一石澗,澗水嗒嗒,正落潭中。
那潭水清洌無比。李元夕掬起一捧,慢慢喝下去,甘潤柔和。
好水。她喜道,雙目卻是緊緊搜尋,很快,在潭碑石後丈遠處,一叢綠草吸引了她的目光:長尖尖的葉子,蔓藤藤的條柄,葉間粒粒黑果——正是胡蔓草。
這胡蔓草也開黃花,不熟悉的人,會認為是金銀花。
兇手在江愷的金銀花茶裏混入胡蔓草,想來對此十分了解。
還真是處心積慮,但千慮一失。
李元夕盯住那胡蔓草,看起翠綠喜人,宜林宜山,殺起人來,立竿見影。
兇手也是此種人嗎?
這個念頭一起,她立刻打個寒顫,老話講的防人之心不可無,還是有道理的,畢竟人心叵測。
忽然,鼓聲傳來,隱約還有馬嘶聲。
忘了,還有馬兄。李元夕立刻返身回趕,可是等她奔至寺院時,寺門已關,門外靜悄悄的。
“馬兄,馬兄,你在嗎?”李元夕喊著就要提身上墻,這時身後傳來一個粗喊:“你那馬在側院,有草有水,你折騰什麽?”
是那個頭陀,手提戒刀,要不是早見過,還以為是個夜叉。
“多謝師父。”李元夕真心實意地見禮,又問清了路,便急急去看青鬃馬。
青鬃馬正就著燈光飲水,見主人來,甩甩尾巴以為致意。
李元夕沖它笑笑,轉身去草棚裏拿豆稭。
不妨草棚裏有人,她一退五步遠,手按上劍柄:“誰?”
一個老僧踱步而出,笑道:“如此膽小,吃佛祖蓮子時的無畏何在?”
噫!從前糗事突然被翻出,李元夕驚惱之餘,歡喜頓生:“莫非是大凈禪師?”
那老僧道:“梅子酒香熟,敢飲兩梔否?”
這大悲寺敢飲酒的再無他人,李元夕抱拳:“大凈禪師,別來無恙,小仵作這廂有禮了。”
“不敢當,大捕快。”大凈道,說完,兩人同時大笑,一如初遇時節。
五年前,青雲山發現了一具男屍,李年豐奉命前來驗看。當時金鴻縣的仵作中暑不起,縣尹申報到博州府,新上任的夏伯淵就點派了李年豐。
李年豐趕到驛館,下車時一個不妨,踩空梯凳滾了出去,好巧不巧,右手撲上路邊亂石,紮的鮮血淋漓。
受傷不要緊,誤了公事才是罪過。李元夕甚是了解父親,遂提出由她主驗,父親在旁協力。
其時她已跟著父親習看多年,雖未正式入行,但博州府人都知道,李家有女初長成,不愛脂粉愛屍蟲,有那調皮嘴快的,直接喊她“小仵女”。
李年豐思前想後,這是最便宜的法子,畢竟天熱屍變甚快,越早驗看越好。於是應允,李元夕也不負父望,利落地驗看完了那句腐爛不成形的男屍,系失足滑落傷及太陽穴而亡,屬意外,非他殺。
檢看已畢,正是晌午,身為保人的大慈禪師請他們父女入寺歇息。李元夕痛快沖了個涼,把屍臭洗凈,換上幹凈衫裙,便去殿中游看。
走到大雄寶殿時,見廊下一桶蓮蓬,便坐下剝吃。夏日新蓮,嫩嫩甜甜,甚是適口,她正開心,就見一小僧急急趕來,說這蓮蓬是供佛的,吃不得。
吃都吃了,還能吐出來不成。就在她欲辯無詞之時,大凈禪師出現了。
“你是沒瞧見你那時的表情,急躁躁的,像個小皮猴,哈哈——”大凈禪師斟上梅子酒,跟小朋友滿飲一大碗。
“我不知道嘛。那蓮蓬放在廊下,又沒在殿中,也沒放香案上,我以為就是給人吃的。那小僧還不信,說我不告自取是為賊,這罪名扣的也太大了。”
李元夕笑道,“多虧您信我,才沒爭到方丈面前,不然我且得吃我老爹的罰呢。大恩不言謝,我再敬您一碗。”
兩人碰碗,一幹而盡。
李元夕道:“禪師,後來怎麽辦的?我留銀子您也不要,說蓮蓬自會有,這大悲寺又不種荷花,哪裏來?”
“自有人送。就是那送蓮蓬的施主,他聽聞蓮蓬被你吃了,立刻又遣人送了十二桶上來,供佛用不了,全寺上下連吃了四天。”
大凈禪師道,“這可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?”
“還有這等施主,好人呀。”李元夕慨嘆一笑,剛要說“若得見面”,就恍覺全無可能,茫茫人海,你來我往,熟人尚且難聚頭,何況一陌生人?
於是扯開話題,說些舊事前聞,說著說著,李元夕道:“聽說大慈禪師收養個小孩,是哪個小師父呀?可得了方丈真傳?”
“尚志那個小崽子,你問他作甚?”大凈禪師道。
“這不是閑聊嘛。能入大慈禪師慧眼之人,定是慧根匪淺。”李元夕一臉好奇,“哪像我,朽木不可雕也。”
“錯了。你塊璞玉,加以雕琢,定成美器。那小崽子不成,塵念太深,師兄領回來時,我就斷言,他守不得青燈古卷,果不然,連帶發修行都做不到,非要下山。”
大凈禪師道,“佛法無邊,不度無緣之人。可惜師兄的一片心吶!”
“他叫尚志呀,好名字,好男兒志在四方。只不知他可一展抱負否?”李元夕給禪師斟上酒。
“尚志卻下作,陷在錢眼裏。不過,他倒是掙了幾個銅板,年前來寺裏,一出手就是五百兩,——都是命,手握金錢痣,家緣不可計。”
聞言,李元夕立刻道:“什麽金錢痣?我能點個不?我也想發財。”
“天生的掌心痣,男左女右主大富,點畫哪兒成?”大凈禪師道,“你個捕快,不一心破案,也愛這銅臭氣?”
“捕快也得吃飯呀。餓著肚子也沒法破案不是?”李元夕笑道,“您不知道,破案也得用銀子,可費銀子了,我正想尋點外快呢。這尚志經營有道,我得跟他取取經,就是不知他在哪兒?”
說著,眼巴巴地望著大凈禪師。
“我也不知道。那小子四年前下山,至今就回來這一次,只說在外行商,至於做什麽,一概不涉。”
“真人不露相啊。”李元夕嘆道,忽然話鋒一轉,“他這麽有錢,須得請人看家護院,我去怎麽樣?”
大凈禪師擺手道:“用不著。你可別打這主意,那尚志自有護身之法。”
“他會功夫呀?可大悲寺不是非佛門子弟不授八卦拳嗎?”李元夕追問道。
“唉,師兄心軟,教了他防身暗器——梅花袖箭十連發。”說完,大凈禪師立刻壓低聲音,“這是秘密,不可告知別人,我也是在後山偶然撞見那小崽子練習,才知道的。我這師兄呀,嘴還真嚴。”
對上了,必須趕快找到尚志。
李元夕決定一早下山,不料是夜下起了雨,雨勢甚大,無法行走,她只好耐著性子等,一等又是一日一夜,正月十三清晨,雨終於停了。僧人都言是天公作美,故意留吉時給世人賞燈。
李元夕也不再耽擱,牽馬下山,加鞭疾奔,奔回博州府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錦霞簇秀,旭日明輝,葦葉渡口,一只客船正在候客。李元夕步下碼頭,剛要登船,卻無跳板,遂道:“船家——”
一個輕快的男聲道:“稍等,等我祭了船。”
聞言,李元夕在石階立定,舉目眺望,江水粼粼,水天輝映,甚是開懷解乏。
她是昨日傍晚趕到這金鴻縣的。
整整三日,人馬疾奔,累得不行,遂尋個客棧歇下,今日早起,跟店家打聽清楚路徑,徑來訪查,可喜葦葉渡不遠,她便步行前來,令青鬃馬歇腳養力。
很快,她的視線落在船頭,那裏煙氣升起,火光焰焰,卻是一個年輕艄公在燒紙錢。
燒完,那艄公過來放下跳板,請客人登船。
“船家,今日祭船,是何種習俗?”李元夕拿塊碎銀付了船錢,故作好奇道,一面止住艄公不用找錢,多的打酒喝。
艄公喜道:“求個平安。客官有所不知,這西江多有水鬼,人若不敬,必來纏鬧,輕則船翻,重則丟命。每日出船前,燒些紙錢,水鬼手裏滿了,心中高興,自然無事。”
哦,還真是百裏不同俗。李元夕恍然道:“既如此,何不棄船經商,就像江員外那樣,水鬼再厲害,也上不了岸。”
艄公一楞:“什麽江員外?”
“就是十五年前在此擺渡的江霆賢啊,他現在在博州府,家大業大,聽說他把渡船賣了,作為本錢,盤下米店,不到三年就掙到了千金。”李元夕道。
“他呀——”艄公含酸道,“他的買賣一般人可做不來。”
“不就是經營米店嗎,有何難處?他也只是一個腦袋兩只手,並無特別。”李元夕不解道。
“你不知道,客官,行行有門道,不是說誰想做就能做的。別的不說,單這本錢,一艘渡船才幾個錢?開店做生意,沒有幾百兩銀子,休想。”艄公無奈道,“他江霆賢,不過是運氣好,可別忘了,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。”
話中似乎別有深意,李元夕剛要再問,卻有客人上船,她遂打住話頭,借故下船。艄公要找還銀子,她擺擺手,跳上碼頭,已去得遠了。
穿街繞巷,抄近避遠,在當地人的指點下,李元夕很快找到了制爐高手張一爐的家,一座二層小樓,樓前一只細犬,見有人來,呲牙豎毛猛吠。
“豹子,休得無禮。”一個沈厚的聲音從門內傳出,“請進,如老夫不能迎候。”
聞聲,細犬立刻收聲,讓開門前。李元夕遂推開貼有神荼郁壘的木門,道聲“叨擾”走了進去。
一個雪發銀須老人正圍爐品茗,茶香裊裊,暖氣襲人。
“客官可是要打爐?”老人往火爐裏添了塊碳。
“在下特來拜會張匠師,想請您幫看個爐樣。”李元夕註意到老人身側的鳩頭杖,知道他正是張一爐,當地人提醒過,老匠人腿疾嚴重,行動不便。
“請坐。”張一爐斟茶,請客人自取竹椅落座。
李元夕取出圖樣,雙手遞到茶桌對面,趁其端詳之機,迅速打量樓內。空空落落,只墻上掛著幅《鐘馗斬鬼圖》。
好寡淡,難道是上了年紀不愛收拾之故,但也不至於此吧。李元夕暗自咂摸,目光落在側首的樓梯圍欄上,欄桿斷了四根,斷茬齊整,像是一刀斫斷。
這時,張一爐開口道:“姑娘,這圖樣,你是從何得來?”
“敢問老匠師,這可是您的作品?”李元夕不答反問。
張一爐點頭道:“不錯,是老夫拙作。還請姑娘告知,從何處得來?”
“這是失物,我奉命追尋,但怎麽也尋不見,想著實在不行,就請您再打一只。”李元夕亮出腰牌。
“你是博州府捕快,”張一爐道,“這爐可是博州府江家丟的?”
“您怎麽知道?”李元夕驚道,端著茶盞的手悄悄捏緊。
“蒼天有眼,十五年了,十五年吶。”張一爐說著,雙目閃動,淚花盈閃,“李捕快,你是公人,老夫要出首,還請你替我呈上訴狀。”
他把圖樣放在小茶桌上,從懷裏取出一疊紙,遞給李元夕。
李元夕打開,見起首寫道:金鴻縣匠戶張一青,為告舟人江霆賢謀財殺人事,特此上狀。
江霆賢!李元夕眸色一緊:“老匠人,請把此事,原原本本講給我聽,若是推官問起,我好應對。狀子雖清,口述也要緊。”
這只是其一,請其覆述,也是核對,若是憑空編造,必然會口不對詞,漏洞百出。
“此事說來話長。”
張一爐清清嗓子,望著爐中火焰,慢慢開口:“十五年前,濟州鹽商尚貞夫婦來金鴻縣賣鹽,因雪大難行,留下過年。其間,他們帶兒子尚志來訂做了一只手爐。那尚志特別喜歡稼軒詞,特別要求在爐底刻上‘一夜魚龍舞’五個字。
“手爐是在正月十二做好交訖的,尚家人付完尾款就此別過,說過完燈節就要啟行歸家。
“不料,正月十六一早,我剛開門,就見尚志渾身濕漉漉地跑來,說他父母與兩個夥計都被船家所害,棄屍西江,請我幫幫他。
“我問明白後,就帶著尚志去了縣衙。誰知,縣尹並不聽信,說黃口小兒一面之詞,不足為憑,且無見屍首,也無兇器等物證,並不準告。
“之後,我又帶著尚志去過幾次,都被亂棒打了出來。——之後便擱下了,這一擱就是十五年,現在好了,既有物證,青天老爺們總該準狀立案。”
李元夕卻不樂觀:“只是一只手爐,還不足以立案。再者,您非苦主,出首的動機,令人猜疑。弄不好,別人說您是賊喊捉賊。”
“豈有此理。”張一爐怒道,“我張某人,清白一世,誠信行事,說我是賊,簡直笑話。”
“您別急,有幾個問題,您得說清嘍。”李元夕給他斟上茶。
“那尚志既說他父母與夥計都被害,那他是怎麽逃出來的?尚志只說是船家,您又是怎麽知道是江霆賢的?還有,拋屍西江,就沒撈到嗎?現在,尚志人在何處?他是正經苦主,怎麽不出首,反推在您老身上?”
“不,尚志沒有推脫,這十五年來,我相信他時刻不能忘記。你是沒見過他,他是個好孩子,一定會替爹娘伸冤雪恨的。”
張一爐嘆道,“我急著出首,是怕來日無多,耽擱不起啊。你先遞上這狀子,再找到尚志不就行了嗎?”
“他在哪裏?”李元夕立刻問道。
“不清楚,他沒告訴我,只說四海游蕩,做些小生意。對了,這是他年前帶來的茶食。”張一爐指著茶桌上的江米條道。
李元夕眨了眨眼睛,確實是江米條,糖霜很厚,她小心地拿起一根,放在嘴裏輕咬,甜中帶苦,不覺蹙眉。
張一爐以為她不信,又道:“你放心,我現在回來住了,他肯定還會來的。到時我讓他去找你就是。”
聞言,李元夕想到了另一件事:“老匠師,您為何不在此安居,而要外出呢?一走十多年,真是為了見識風土人情?”
“一個跛子,可能嗎?”張一爐恨道。
“我是住不下去了,不得不走哇。就在我跟尚志去縣衙舉告後半年,家裏突然來了幾個惡漢,連砸帶殺,我老婆、徒弟都給殺死了,我後心也吃了一刀,昏死過去。醒來,我仔細想了,這是滅口哇,我個爐匠,何曾結怨,唯一得罪人的便是同尚志出首——那江霆賢是何人,他可是西江一霸。當年他在葦葉渡,再無第二家渡船,但凡過江,只能坐他的船。”
原來如此。李元夕不覺攥緊了雙拳。
張一爐繼續道:“可他再霸道,也大不過天去。天公有眼,早晚讓他償報。尚志從他刀下活命,就是明證。——他以為七歲孩子落江必死,卻不知尚志水性甚好。尚家留下這根苗,就是來降他的。”
李元夕的心擰了一下,疼跳跳的:“您老遠行,那尚志呢?他只有七歲……”
“唉,多虧了大慈禪師,將他收養在大悲寺。”張一爐道。
“大悲寺?”李元夕重覆道,“可是青雲山的大悲寺?”
張一爐道:“正是。我們第四次被打出來,遇到化緣歸來的大慈禪師,他就把尚志帶走了,讓我專心打爐。”
連上了。
李元夕抿唇,曙光乍現,要淡定,更要仔細,一個偏差就會屈殺一條人命。
現在需做進一步確認。念及此,她收好訴狀與圖樣,辭別張一爐,回客店牽了青鬃馬,趕往青雲山。
青雲山在金鴻縣東北八十裏,揮鞭即到。
蒼翠映目,鐘聲貫耳,李元夕見山路寬緩,即策馬直上,徑到寺門,門前兩尊叱咤金剛。
“馬兄,你自己小心點兒,不要惹怒二位護法。”李元夕拍拍馬頭,步入寺中。
迎面走來一個頭陀,蓬發濃須,橫眉嗔目,裂聲道:“可是李檀越?”
李元夕暗驚,對方如何知道自己姓氏,莫非——,她警覺地按住劍柄,顧目四望:方方正正的院中,兩株巨柏,大雄寶殿前的石香爐裏,香煙裊裊……
那頭陀又道:“方丈讓我在此等你,他下山做法事,明日才得回來,讓你在寺中歇息一晚。你跟我來。”
“可是大慈禪師?”李元夕問道。
那頭陀睜眼道:“大悲寺還有第二個方丈?”言外之意,多此一問,好不曉事。
但出門在外,警惕總不是壞事。李元夕堅持,嘴上客氣得很:“多謝師父,麻煩您了。”
一刻鐘後,李元夕在客寮用飯,白菜豆腐蘿蔔米飯,清湯寡水,卻好吃得很。
難道這就是傳說的齋飯異香?不,是饑了吃糠甜如蜜。李元夕揉揉咕咕直響的胃袋,竹筷不停,一氣吃個幹凈。
小僧送上清茶,收走碗筷,請她歇息。
“小師父,貴寺的龍吟潭在哪兒?聽說用那潭水洗目,到老不花眼,我需試試。”李元夕道。
“在後山,很遠,檀越要去,可得快些,天黑前務必回來。”小僧叮囑畢,又指點了通往後山之路徑。
李元夕答應著,兩杯茶後,就溜溜達達地轉出寮舍,去尋龍吟潭。
確是不近,那石徑彎來繞去,李元夕走了足足半個時辰才聽見水滴聲。
原來這龍吟潭上有一石澗,澗水嗒嗒,正落潭中。
那潭水清洌無比。李元夕掬起一捧,慢慢喝下去,甘潤柔和。
好水。她喜道,雙目卻是緊緊搜尋,很快,在潭碑石後丈遠處,一叢綠草吸引了她的目光:長尖尖的葉子,蔓藤藤的條柄,葉間粒粒黑果——正是胡蔓草。
這胡蔓草也開黃花,不熟悉的人,會認為是金銀花。
兇手在江愷的金銀花茶裏混入胡蔓草,想來對此十分了解。
還真是處心積慮,但千慮一失。
李元夕盯住那胡蔓草,看起翠綠喜人,宜林宜山,殺起人來,立竿見影。
兇手也是此種人嗎?
這個念頭一起,她立刻打個寒顫,老話講的防人之心不可無,還是有道理的,畢竟人心叵測。
忽然,鼓聲傳來,隱約還有馬嘶聲。
忘了,還有馬兄。李元夕立刻返身回趕,可是等她奔至寺院時,寺門已關,門外靜悄悄的。
“馬兄,馬兄,你在嗎?”李元夕喊著就要提身上墻,這時身後傳來一個粗喊:“你那馬在側院,有草有水,你折騰什麽?”
是那個頭陀,手提戒刀,要不是早見過,還以為是個夜叉。
“多謝師父。”李元夕真心實意地見禮,又問清了路,便急急去看青鬃馬。
青鬃馬正就著燈光飲水,見主人來,甩甩尾巴以為致意。
李元夕沖它笑笑,轉身去草棚裏拿豆稭。
不妨草棚裏有人,她一退五步遠,手按上劍柄:“誰?”
一個老僧踱步而出,笑道:“如此膽小,吃佛祖蓮子時的無畏何在?”
噫!從前糗事突然被翻出,李元夕驚惱之餘,歡喜頓生:“莫非是大凈禪師?”
那老僧道:“梅子酒香熟,敢飲兩梔否?”
這大悲寺敢飲酒的再無他人,李元夕抱拳:“大凈禪師,別來無恙,小仵作這廂有禮了。”
“不敢當,大捕快。”大凈道,說完,兩人同時大笑,一如初遇時節。
五年前,青雲山發現了一具男屍,李年豐奉命前來驗看。當時金鴻縣的仵作中暑不起,縣尹申報到博州府,新上任的夏伯淵就點派了李年豐。
李年豐趕到驛館,下車時一個不妨,踩空梯凳滾了出去,好巧不巧,右手撲上路邊亂石,紮的鮮血淋漓。
受傷不要緊,誤了公事才是罪過。李元夕甚是了解父親,遂提出由她主驗,父親在旁協力。
其時她已跟著父親習看多年,雖未正式入行,但博州府人都知道,李家有女初長成,不愛脂粉愛屍蟲,有那調皮嘴快的,直接喊她“小仵女”。
李年豐思前想後,這是最便宜的法子,畢竟天熱屍變甚快,越早驗看越好。於是應允,李元夕也不負父望,利落地驗看完了那句腐爛不成形的男屍,系失足滑落傷及太陽穴而亡,屬意外,非他殺。
檢看已畢,正是晌午,身為保人的大慈禪師請他們父女入寺歇息。李元夕痛快沖了個涼,把屍臭洗凈,換上幹凈衫裙,便去殿中游看。
走到大雄寶殿時,見廊下一桶蓮蓬,便坐下剝吃。夏日新蓮,嫩嫩甜甜,甚是適口,她正開心,就見一小僧急急趕來,說這蓮蓬是供佛的,吃不得。
吃都吃了,還能吐出來不成。就在她欲辯無詞之時,大凈禪師出現了。
“你是沒瞧見你那時的表情,急躁躁的,像個小皮猴,哈哈——”大凈禪師斟上梅子酒,跟小朋友滿飲一大碗。
“我不知道嘛。那蓮蓬放在廊下,又沒在殿中,也沒放香案上,我以為就是給人吃的。那小僧還不信,說我不告自取是為賊,這罪名扣的也太大了。”
李元夕笑道,“多虧您信我,才沒爭到方丈面前,不然我且得吃我老爹的罰呢。大恩不言謝,我再敬您一碗。”
兩人碰碗,一幹而盡。
李元夕道:“禪師,後來怎麽辦的?我留銀子您也不要,說蓮蓬自會有,這大悲寺又不種荷花,哪裏來?”
“自有人送。就是那送蓮蓬的施主,他聽聞蓮蓬被你吃了,立刻又遣人送了十二桶上來,供佛用不了,全寺上下連吃了四天。”
大凈禪師道,“這可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?”
“還有這等施主,好人呀。”李元夕慨嘆一笑,剛要說“若得見面”,就恍覺全無可能,茫茫人海,你來我往,熟人尚且難聚頭,何況一陌生人?
於是扯開話題,說些舊事前聞,說著說著,李元夕道:“聽說大慈禪師收養個小孩,是哪個小師父呀?可得了方丈真傳?”
“尚志那個小崽子,你問他作甚?”大凈禪師道。
“這不是閑聊嘛。能入大慈禪師慧眼之人,定是慧根匪淺。”李元夕一臉好奇,“哪像我,朽木不可雕也。”
“錯了。你塊璞玉,加以雕琢,定成美器。那小崽子不成,塵念太深,師兄領回來時,我就斷言,他守不得青燈古卷,果不然,連帶發修行都做不到,非要下山。”
大凈禪師道,“佛法無邊,不度無緣之人。可惜師兄的一片心吶!”
“他叫尚志呀,好名字,好男兒志在四方。只不知他可一展抱負否?”李元夕給禪師斟上酒。
“尚志卻下作,陷在錢眼裏。不過,他倒是掙了幾個銅板,年前來寺裏,一出手就是五百兩,——都是命,手握金錢痣,家緣不可計。”
聞言,李元夕立刻道:“什麽金錢痣?我能點個不?我也想發財。”
“天生的掌心痣,男左女右主大富,點畫哪兒成?”大凈禪師道,“你個捕快,不一心破案,也愛這銅臭氣?”
“捕快也得吃飯呀。餓著肚子也沒法破案不是?”李元夕笑道,“您不知道,破案也得用銀子,可費銀子了,我正想尋點外快呢。這尚志經營有道,我得跟他取取經,就是不知他在哪兒?”
說著,眼巴巴地望著大凈禪師。
“我也不知道。那小子四年前下山,至今就回來這一次,只說在外行商,至於做什麽,一概不涉。”
“真人不露相啊。”李元夕嘆道,忽然話鋒一轉,“他這麽有錢,須得請人看家護院,我去怎麽樣?”
大凈禪師擺手道:“用不著。你可別打這主意,那尚志自有護身之法。”
“他會功夫呀?可大悲寺不是非佛門子弟不授八卦拳嗎?”李元夕追問道。
“唉,師兄心軟,教了他防身暗器——梅花袖箭十連發。”說完,大凈禪師立刻壓低聲音,“這是秘密,不可告知別人,我也是在後山偶然撞見那小崽子練習,才知道的。我這師兄呀,嘴還真嚴。”
對上了,必須趕快找到尚志。
李元夕決定一早下山,不料是夜下起了雨,雨勢甚大,無法行走,她只好耐著性子等,一等又是一日一夜,正月十三清晨,雨終於停了。僧人都言是天公作美,故意留吉時給世人賞燈。
李元夕也不再耽擱,牽馬下山,加鞭疾奔,奔回博州府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